上週回花蓮女中參加30週年校慶,抄下紀念影片中美術老師的這段話:
『美感教育是,你會喜歡生活過得和諧、過得愉快、過得有品味,所以說它也是一種態度。那種態度會促使你覺得好的東西要保留,譬如說我們美好的傳統文化,不夠好的地方我們來改進它』
當下我竟然哭了耶(那天哭點好多)
我第二次聽到對美學的闡述是這樣的自然,就存在在生活當中!
第一次就是封皮這張照片,出自於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的文獻。
經驗、體驗、實踐,在生活中不斷練習磨練並成長!
創造有自我滿足感、自我成就感的美感教育。
什麼時候會有成就感?當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。
什麼時候會有滿足感?當我們看到問題被解決的很好、很美。
所以我們會希望藉著動手去做、動腦去想來使得世界更美,自己更好。
所以它也會是超越領域的理解問題、理解世界、理解自己的動手、動腦、養眼的教育。
讓美感成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~
過程才能創造美感,什麼樣的態度來成就這幅作品。而不只是談論作品。
活得像個人,才能學到美!用心看生活!
以上是摘錄我很有感的部分。
前幾天上課也有聽到一段敘述:
我們正職的工作是「怎麼過人生」,現在我們的工作其實才是人生中的「兼差」呀。
太有道理了呢!
我們會從工作中退休,但是目前還不會從生命中退休,而我們想怎麼過這場人生呢?
一位朋友跟我說:你們學美術的,就是被培養對事物加分的能力!用加法看人生!
再加總以上的理論,覺得更有道理了耶!
若是這樣看,人生春夏秋冬都是特別的體驗,都是很值得享受的過程~
那麼該怎麼面對在業務單位中的"競爭"生態呢?
我這兩年只要聽到「我們一定要拿到第一名」就會怒火攻心,這又是為什麼呢?
輸贏的結果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心、強弱比較形成小圈圈的距離,
競爭的過程可以看到每個人努力熱血的樣貌,
也同時也看到廝殺中要躲起來講秘密的真實面,
我心中的We are Family該怎麼解讀呢?
該怎麼在這場自家人戰鬥中讓鬥敗自我價值感低下的人提振自信呢?
又或,這只是我自己的問題?
我困惑了。
回到基本面,一對一的服務、單純的與人交流,把健康的訊息帶給有緣份認識的朋友,
還是我最喜歡做的事,可以落實挖掘在我面前這個人充滿美感的人生~
我喜歡美的人事物,我喜歡當設計師。
- May 17 Wed 2017 15:47
美感教育。活得像個人,才能學到美!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